整治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需要久久为功

发布时间:2024-05-20  来源:经济日报  浏览次数:74877

       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,人民群众向来深恶痛绝。近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工作方案,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。其中要求,严惩借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广告,严厉整治在广告中冒充专家或者名医开展宣传、未经审核发布相关广告等违法行为。

  货真价实是商品交易的基础。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,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质量、销售状况、用户评价、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,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事实上,哪有包治百病的“神医神药”,只有花样百出的“幌子骗子”。一旦“神医”横行、“神药”泛滥,消费者不仅蒙受金钱损失,而且会被误导认知、耽误治疗,严重的更会危及生命。

  从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的运作机制来看,无论是过去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、在电视上“狂轰滥炸”,还是当前在网上发帖引流、在直播间疯狂推介,无不以虚假广告为媒介。因此,虚假广告可谓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的“传声筒”。因此,把发布虚假广告这个环节斩断,就能击中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的要害。

  去年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以“铁拳”命名的专项打击行动,共查处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,罚没1.25亿元,形成有效震慑。但要看到,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套路深、花样多、翻新快,特别是背后的巨大利润总能吸引一些不法分子趋之若鹜。监管过程中,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,这些广告就可能换上“新马甲”继续传播。因此,让“铁拳”更硬,就必须久久为功。

  打蛇要打七寸。纵观那些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违法典型案例,发布渠道绝大部分是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自有网站。因此,进一步转变监管模式和思路,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,倒逼其提高自治能力,增强合规经营意识,着实很有必要。可以说,无论是对商家资质和信誉的管理,还是对虚假宣传的实时监测和围追堵截,平台都责无旁贷,也更有优势。若平台能够扛起主体责任,也就等于斩断了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传播的关键链条。

  当然,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科学精神,丰富保健知识,擦亮双眼分辨,才能从根本上挤压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的生存空间。总之,无论是典型曝光还是严惩严办,我们期待多方合力、共同防范,让“神医”“神药”广告越来越少,从而更好地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。

信用服务客服

智能机器人客服,24小时为您服务

{{ item.time }}

{{ item.value }}
常见问题
信用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