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险提示 |天天团购抢菜难?小心遭遇诈骗!

发布时间:2022-04-12  来源:上海证券日报  浏览次数:474

疫情“倒春寒”下,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抗疫工作,不少市民自觉配合足不出户,居家办公或隔离,齐心协力、共克时艰。

 

但在这个特殊时期,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防护用品、生活物资的购买需要,千方百计实施诈骗,警方提醒在预防疫情期间,也要“防骗”,提高警惕。

 

居家隔离团购物资要甄别

 

刘先生在一交流论坛看到有人发布代购生鲜蔬菜的信息,称满99元能为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。

 

考虑到特殊时期,刘先生加对方为好友。对方发来从网上下载的物资图片获取刘先生信任,刘先生丝毫没有怀疑,在商定价格后,向对方支付110余元的购菜款。付款后迟迟没有收到货,当再与对方联系时,发现已被拉黑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。

 

无独有偶,市民张女士看到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发布了团购蔬菜的入群邀请,想着都是业主,便毫无防备的入群了。她在留言了自己所需的蔬菜,并支付了200余元货款后不久,微信群直接被解散了,和她一样的还有其他多名小区业主。

 

综合而言,不法分子是利用大家居家买菜难、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,在社交软件、购物平台、网站论坛等渠道发布出售或代购生活物资的信息,并预留了社交软件的账号等待被害人添加并咨询。

 

不法分子往往会要求被害人离开正规网购平台、在社交软件上扫码或点击链接进行支付,却不发货,甚至还会编造收取运费、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,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。在成功骗取钱财后迅速将被害人拉黑、删除。

 

上海市反诈中心提醒,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,应尽量通过正规买菜平台购买,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;仔细甄别网络卖家留下的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,做到信息详实,核实准确;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不要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泄露给陌生人;积极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,提高识骗防骗意识。

  

警惕以防疫之名实施诈骗

 

疫情期间小区封控管理给从业人员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,此类人员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精准推送对象。

 

个别不法分子伪装成社区防疫工作人员,以核酸检测统计排摸居住情况为由将被害人拉进微信群,象征性地统计后在群内发布刷单、网贷、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等待被害人上钩,从而引发刷单类、贷款类和赌博类诈骗。

 

上海市反诈中心提示,刷单是违法行为,网贷请至正规平台,大家要提高警惕,勿心存侥幸。此外,骗子多通过手机号码添加好友,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。

 

同时,值得警惕的是,疫情防控期间,不法分子打着招聘志愿者或“建设方舱医院”为借口,发布虚假招工信息,等被害人主动联系后,向其收取报名费、体检费、培训费、核酸检测等费用,待被害人支付一系列费用后则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 

对此,上海市反诈中心提示,在未签订正式用工合同、未安排上岗的情况下,就提前收取各类费用的,大多是诈骗,请小心分辨。

 

针对以疫情流调为由实施诈骗,上海市反诈中心提醒,流调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和密码、更不会让您转账汇款。若有任何关于“流调”的疑惑,请及时联系居委会、派出所寻求帮助。

  

防范电信网络诈骗

 

特殊时期,市民宅家的时间增加,也意味着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随之变大。

 

受疫情影响,很多电商延迟发货或退款处理。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网购信息后,冒充客服、快递员给被害人打电话,谎称商品因物流管控在运输途中丢失、损坏,以退换货、理赔等名义,要求被害人按指引进行操作,并以打折或双倍、多倍赔偿吸引被害人上套。

 

具体而言,不法分子以“避免商家信誉受损”为借口要求被害人离开正规交易平台,与被害人私加QQ、微信、支付宝等社交软件。最后,通过套取被害人银行卡卡号、银行卡密码、银行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或发送钓鱼网站链接、二维码等方式转走被害人存款。

 

警方提示,“客服”来电需提防,所有要求点击链接、扫二维码退款、转账、借贷操作,刷流水提高信用分、提供验证码的都是诈骗。

 

上海市反诈中心表示,如接到商家自称产品有质量问题、快递丢失或损坏的理赔电话,请提高警惕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,避免掉入贷款陷阱。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如遇到不法分子冒充公益组织或部门通过手机短信、虚假网站等方式,发布虚假捐赠活动信息实施诈骗,献爱心一定要认准正规官方捐赠渠道,切勿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,避免上当受骗。

相关文章

信用服务客服

智能机器人客服,24小时为您服务

{{ item.time }}

{{ item.value }}
常见问题
信用知识